七习惯 Lab|效能迭代工作坊,10.2~3
Hide
10.1 文案更新
用「七习惯」做七件事
最早是2005年入职的那家公司的第一个月的部门月会上,当时的上司安排团队成员给大家做了一场迷你的七习惯的小Training,但是从此让我对习惯五记忆深刻至今,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虽这个上司在后面的几年里让大家五味杂陈,但回过来看这件事,非常并由衷地感谢她做的这件事,日常的习惯性的在工具方法等方面对人(团队)的能力的促进和培养。
于是,建议你可以去做的第一件事也是这个,不管你是Leader,还是team member,都可以自告奋勇带大家一起读一遍七习惯,或你做一个七习惯的迷你小分享,或一个专场工作坊。
(1 团队里的迷你小分享或工作坊)
2009年底在我工作十年的时候终于准备考研,为的是进一步、系统性地深度学习,并且与一堆同好们切磋。在考研培训班里竟然出现了非常不错的一群人之间的友情。或是一直共同的心情、共同的诉求和向往、共同的努力让大家如战友和亲人一般亲切。以至于有一次伙伴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丁同学,你怎么总是这么非黑即白?我愣了一下,确实好像是,之前还没认真注意过,更没反省过,在被点的这一刻才觉察到这个问题的所在。但是随即而来的是迷茫,因为,我不知道怎样修理自己。
直到后来在安泰课堂上孟教授引用的一句名人名言,“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以及,后来在安泰读书会里大家一起讨论一本小说时,发现20个人有20个不同视角,不但互相没法说服,反而因为互相的不同视角,好多人准备重看一下那本书,因为之前自己并没有看到过那个视角。后来直到几年后我推了数百场读书会后,遇到七习惯里的一句,“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好像我那个思维的“黑白”世界逐渐开始有了很多颜色。
于是,建议你做的第二件事,是不放去组织几本书的读书会、研讨会,看看自己和大家的讨论能力如何,能容纳不同观点不同视角么?尤其是和自己相反的、否定了自己的?自己啥反应?
(2 组织读书会/讨论会看审视下自己容纳异见的能力)
改变他人(尤其是配偶)几乎就是妄念,你有没有曾如此尝试?稍微有点自知之明的会知道,我们能改变的不可能是别人,只能尝试改变自己,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我是个容易起情绪的人,甚至这11年的阅读推广其实背后的能量大多也是来自我的情绪。所以要我变得理性一些,就算不论现实的可行性,就算能做到,给我选,我也还是会选择不改,我不想因此而冷却了烧了十一年至今的一团小火焰。
我的容易起情绪典型体现在敏感性,尤其是对否定和攻击的敏感性,几乎秒燃。以及,耐性差,对一个人起了反感之意后再也难以掩饰。所以当2009年底当众冲上司吼了一顿后,下场很悲惨。多年后知道了非暴力沟通,知道了关键对话,知道了大脑里的Fight Mode和Discovery Mode的切换等等,在做了大量的推大家学习的改变的工作坊里和大家一起学习迭代多轮后,当这两年偶尔在客户工作坊现场遇到客户HR现场的否定、挑战和指责时,竟然能控制住情绪直到工作坊结束离开现场,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年纪老了(不再那么冲动)的关系。
再回看这三年做的几个系统性的关于情绪的深度探索和学习项目(大概2~3百本情绪相关的书),最喜欢的竟然就是《情绪的力量 No Hard Feelings》里的视角,我们其实有情绪生活,但如就是不被社会、职场、环境所认可和重视。
于是,能不能审视下自己的情绪习惯?自己惯常容易出现的是哪几种情绪?有某种模式没?可以自己审视思考反省,用纸笔或电脑码字来梳理梳理看看,也可以邀请几位小伙伴一起互相探讨和审视看看。不妨都做成几张情绪卡,一般都是发生了什么,然后我们起了什么反应和起了什么情绪?互相交流下看看,不同人遇到同样的事,反应一样么?为啥?进一步深挖的话,就是用七习惯书里引用的ABC法则来解构看看。
(3 独自或几个人一起做几张情绪事件回顾的情绪卡看看,普通版或ABC版)
网络已经重塑了我们的人生,从生活到生存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因为社交媒体的关系而和上个世纪相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自知或没注意),于是问题来了,萨特有一句“他人即地狱”,我们会遇到让人喜欢和舒坦的人,和会遇到让人反感的人。那么,那张纸出来列列看,让人舒坦的人和事,都有哪些,让人反感的人和事,都有哪些?尤其是在网络上(不管在真实世界是否真实认识彼此和有交叉),社交礼仪貌似被重塑了,但不是谁都有这个意识。
你可以独自,也可以邀请几个小伙伴一起探讨看看,社交媒体时代的新式人际关系里,招人喜欢和招人讨厌的“5条+5条”列列看?“10+10”也行,看你喜欢。尤其是后者,你觉得对方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以及,哪些招人讨厌的人和事,有什么共性么?显然改变是很难的事,但如果就力推一件事、一个行动,你会建议对方做哪件事呢?
(4 独自或几个人一起列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交礼仪的喜欢10条和讨厌10条,和建议行动)
列完后,再用七习惯梳理一下的话,或发现一些新乐趣。
我们昨天下午搞了4个小时的时间管理工作坊,十几人讨论甚欢。大家都必然各有各的时间管理的问题和痛点,但是大家也势必有可以教给他人的时间管理的某个好经验好做法,于是,给大家出个馊主意。大家可以呼朋唤友(3~7人就好)来个研讨会,就讨论2件事,(1)列出来大家各自的时间管理的痛点和问题,每人一个起,以及,(2)每人贡献一个以上的自己做的还不错的、可以帮别人和教别人的时间管理小经验小技巧小工具,而后再把(1)和(2)关联在一起,尝试共创解决方案看看,并且后续可以用21天或1个月来实践、跟踪和互相帮助。
你可以直接策划和推进这个时间管理讨论的小工作坊。
一周后或一个月后,再带着七习惯来审视透视下前一次讨论的话,看看有什么发现,以及是否可以有什么重构?
(5 策划一个时间管理的研讨会,研讨各自难题,和各自做一个贡献。一周或一月后用七习惯来迭代重构这个研讨会)
其实时间管理有几个基本功,不该算是时间管理的内容,但就是几乎所有时间管理书籍和课程都一遍一遍强调和重复,就是制定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计划,和(根据计划)执行计划付诸行动,这三板斧。也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就出在了这三个上面。
小编常年(年度)目标达成率40%不到。2010~2012年这三年做年度复盘的时候懊恼不已。并一直没有改变,“摆烂”至今。因为小编发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不同人可能就是适合不同的模式,难有一个通用的共性的模式。
于是,建议你做一个研讨会,3~5个伙伴,一起分享、审视、复盘下前3年来看,2021,2022,2023,这三年,看看彼此的目标、计划、执行状况如何。互为听众,互为主持人,分享彼此的人生看看。也于此同时看看彼此在目标、计划、执行这三方面的不同做法,以及共性。几个人的都能看到自己和彼此的模式么?有什么可以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的地方么?经验和做法的帮助,工具和方法的帮助,认知和行动的帮助,等等。
以及,彼此身边都有高手么?高手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可以分头去采访了看看,然后再汇总讨论,对高手们的访谈,对我们各自自己的目标、计划、行动的能力和做法方面,有何启示么?
(6 策划一个年度目标相关的研讨会,复盘审视彼此的过去三年的做法,以及分头采访身边的高手的做法再汇总总结)
最近做的工作坊和活动里,不管什么主题,非常高频的两个问题,一个刷手机的问题,一个是怎么读书才能专心和读得下去(并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质量)的问题。其实小编一直是个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的人,十几年前看书要三本一起看才行,看一会换一本,看一本换一本,轮着ABCABCABC这样。但是不知不觉十年阅读推广下来,现在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专注力机器,可以一口气十个小时深度专注(当然代价也很大,比如单独租了一个工作室囤了一万多本书,比如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到处换地方等)。
倒是两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是我的注意力反而被为社会做贡献的推大家看书而不只是拯救,甚至是变身了。简单来说就是我为大家和为自己挖了无数的坑,而Deadline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关系,反过来迭代和塑造了我的更变态的注意力专注力执行力阅读力学习力等。
还有一个和前者有关。就是我回看过去十年的时间里我做什么事最容易忘记时间、陷入心流,我悲催的发现,是两件事,一个是写活动贴(此刻就是),一个是做PPT。我花了很久才能接受这个现实。前者是严重浪费我时间的事,我用每次写贴的一两小时看一两本书不香么?过去十一年活动做了1500~3000场,线下的,线上的,都是时间,我的时间是废纸是流水么?但知道一次次的探讨探索之中,因为偶尔的启发而意识到认识到的这是很多活动组织者跟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自我表达和自我超越的方式,不断在探索和创造创作和推动的过程。我释然了。并深以为然。和继续走到黑。
这和七习惯有什么关系么?有好几层,我都不想说了。就说最后一层,七习惯Lab的活动和过程本身就是那些反过来超级塑造和迭代了我的注意力专注力学习力执行力的我挖给大家(也是挖给自己)的坑之一。也还好,有幸能够里外合一一些,以身作则一些,言行合一一些。
于是,建议大家做的第七件事是,不放来做一个社会观察,一周参加一场陌生的社会活动看看,七个星期七场,(或一个季度13场),都看看这些活动组织者、活动参与者们是怎么与彼此、与社会互动的。
尤其是,如果你知道了七习惯的内容,看看他们都做的如何,不同的组织者之间,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等等。甚至你可以用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来每周参加一个就录一个小视频来做个小播报小报道一样,看看7场下来,或13场下来,汇总的时候,你有啥感觉、发现和感受?
(7 每周参加一个新活动,连续7周或13周,观察下活动组织者和活动参与者们的状态,他们的互动和表达的状态,外在表达和内在表达,这个过程每周录一个小视频来一个小报道连续7~13周看看)
贴写完了,
然后就是(10.2~3)两天和几个小伙伴的折腾了,七习惯工作坊的十月场,2天迭代48个小任务。
这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前文列的七件事,有兴趣可以做做看。
(隐藏款来了,0 如果要你如本帖一样给大家给你的朋友们去设计七个任务、七个邀请、七件事,你会设计哪七件事?不妨顺手就写出来,然后发公众号或小红书或朋友圈,给大家发出你的邀请看看)
9.27 第一版活动贴文案
七习惯 工作坊
此项目为2022年底开始的循环项目,每年4次滚动推出,一次报名可以滚动重复参与,(本帖本轮为2023年第3轮,第4轮于12月)。
以2天线下工作坊为主,后续补上线上小鹅通线上课部分供重复复习,
本帖为社会学习项目,针对任何想迭代自己个人效能系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领导力的个人或小团队,
设计目的:
1,效能系统迭代
推动大家的个人效能系统的迭代,从理论到实践,
2,脚手架
以超越老版本的设计,构建(7+1)x3 = 24个抓手(小任务)的方式,让学习和实践有抓手
3,升维
不能用制造问题水平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直接实践并不可得,升维构建(7+1)x3 = 24个抓手(小任务)
4,滚动
重复大量训练和复习才容易巩固,可重复参与的设计,安排出可以季度性复习和复训的口
5,输出
推动大家自己去开七习惯工作坊,输出才促进真正内化和融会贯通,复训促进大家的输出准备
6,乘法
把这个七习惯的脚手架系统用来促进你个人专注领域的乘法,或用此项目作为你推企业项目社会项目的乘法
你可以,以此
- 迭代个人效能系统,找到自己的卡点和突破点
- 找到深度学习的乐趣/手感和效能感
- 用24个任务(或48个任务)对自己来进行行为设计,让改变变得更有手感和可行
- 迭代自己从执行力到影响力和领导力的突破
- 打开几十本关联书籍的延展阅读的兴趣网
- 找到查理芒格那句“有100个思维模型才容易有解决问题的智力智慧”的手感和可能性
- 找到构建系统(可持续性系统)的系统性手感和可能性
1,迭代自己
2,去做自己的工作坊
3,迭代自己的领导力
这次为2023年第三轮工作坊,依次2天安排,
可全程参与,或参与其中一天先,后续年底第4轮继续参与。
工作坊安排
Day1(学+习) 10.2 周一(09:30~17:30)线下
09:30~10:30 Intro
10:30~12:30 第一阶段(习惯1、习惯2)
13:30~15:30 第二阶段(习惯3、习惯4)
15:30~17:30 第三阶段(习惯5、习惯6、习惯7)
Day2(习+创) 10.3 周二 (09:30~17:30)线下
09:30~10:00 Recap
10:00~12:00 第一阶段(习惯1、习惯2)
13:00~15:00 第二阶段(习惯3、习惯4)
15:00~17:00 第三阶段(习惯5、习惯6、习惯7)
17:00~17:30 Outro & Action Plan
Notes:
1 书籍自行购买,提前看或事后看,都可
2 午餐自理,如自带午餐亦可(楼层有冰箱和微波炉)
3 园区有停车位,停车费4元/小时(供参考)
4 工作室囤有14000本书,较为拥挤,望大家予以理解
5 围观心态和深度参与心态都欢迎
6 为更好效果,在工作坊现场收起手机,如电话或联络移步室外即可
7 如时间安排临时有意外参加不了,可以参与后续的滚动场,或活动行自行退款,如已过活动行的退款有效期,则单独联系小编(微信号 13761510473)
线上部分,在线下工作坊之后于十月份更新于小鹅通。
欢迎参与,
假期可以有无数种度假方式,求虐学习迭代是其中一种,
现场见。
本项目欢迎企业合作,培养企业内部的七习惯工作坊的内训师、引导师、推动者、团队学习与团队实践等,合作报价框架按培训项目/咨询项目框架走,联系小编即可。当然也更欢迎Leader或企业负责人先行参与体验先。
【我们是谁】
2072工作室,
(原书声团队,11年阅读推广,1500场线下读书会、1500场线上读书会;书声剧场阅读TED项目为政府合作项目,八年举办百场剧场阅读Talk,黄浦区、普陀区、徐汇区、浦东新区长期合作,并延伸至杭州、南京、北京、苏州、扬州、西安等城市。2021年开启下一个十年计划,挖掘与推动十年思维工程,并改名2072工作室,筹划五十年的步伐)。
小编一号,书声 丁布
(24年职场,11年管理咨询顾问与讲师生涯,1500天企业课程,项目管理、精益生产、设计思维/创新思维主打,2022年企业内训14门不同的课程,一汽等企业长期大量课程合作讲师;11年城市阅读推动,1500场线下读书会、1500场线上读书会;深度学习者,年阅读量1500本)
周末见。
群体阅读、群体学习、群体探索